按照全省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的安排部署,我市充分考虑学生走向、聚焦教师结构,以本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跨层级、跨区域统筹调整为契机,全力推动基层教育编制资源挖潜创新,助推全市教育提质增效。
一、对标国标省标,科学制定方案。严格在省委编委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以2020年底公办在校学生为基数,综合考虑教师队伍机构、布局调整等因素,采取“基本编制+附加编制+调剂编制”的综合测算办法,科学制定调整方案。其中,基本编制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标准核定;附加编制按照省上明确的附加指标核定;调剂编制按照我市教育现状,综合考虑小规模学校、城镇化进程、教育布局调整等因素核定。
二、建立两项机制,确保平稳推进。印发调整方案,并对县区动态调整工作时间节点、具体要求进行了全面安排,确保按省上要求全部按期调整到位。一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按照省上关于根据生源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的要求,市本级以去年12月底在校生为基数,同步对市直属学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了调整,明确县区可在总量内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建立动态调整常态化机制,坚决破除编制“一核定终身”。二是建立平稳过度机制。本次动态调整后,针对部分县区编制调减后超编较为严重的实际情况,在按省上要求给予3年左右过渡期逐步消化的基础上,县区确因工作需要急需补充专任教师或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可按照上年度自然减员的50%补充专任教师。
三、做好三项结合,提升教育质效。坚持以“人民对优质教育需求”为出发点,在全面落实上级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全力推动基层教育编制资源挖潜创新,助推全市教育提质增效。一是结合布局调整实际,保障城镇化进程需求。按照“两项改革”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生源向城镇聚集的实际,将编制重点向人口集中居住区、交通便利的中心镇和城区集中,按标准配齐寄宿制等学校所需编制,有效保障县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编制需求。二是结合山区办学实际,考虑小规模教学需求。结合我市小规模乡镇学校仍有100余所、且撤并难度较大等问题,为保障农村适龄儿童享受就近入学,采取“师生比+班师比”的测算办法,确保小规模学校达到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所需力量。三是结合教师队伍实际,缓解结构性缺编需求。结合现有教师队伍存在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女教师占比大、英体美等小学科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等问题,统筹下达了一定数量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有效缓解县区“空岗不空编”等结构性缺编的状况。
(事编科)
主办单位:中共广元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地址:四川省广元市人民路北段12号 邮政编码:628000 电话:0839-3301831
蜀ICP备2021011610号-1
川公网备案号:510800020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