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 《挖潜创新 提质增效 促进义务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被《中国机构编制》刊发

《挖潜创新 提质增效 促进义务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被《中国机构编制》刊发

发布时间: 2023-02-17 来源:事编科 点击: 分享: 【字体: 打印

《中国机构编制》2023年第1期全文刊发我办教职工编制使用管理经验文章《挖潜创新 提质增效 促进义务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重点介绍了我市通过强化管理、动态调整、挖潜增效等方式,有效破解城乡之间编制供需矛盾、山区学校编制配置需求、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为义务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的有益经验。原文如下:

内容.jpg

 

挖潜创新    提质增效

促进义务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四川省广元市立足秦巴山区、革命老区发展实际,主动改革探索,通过强化管理、动态调整、挖潜增效等方式,有效破解城乡之间编制供需矛盾、山区学校编制配置需求、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为义务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一、突出“三个聚焦”,推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优化配置

广元属四川北部边远山区,幅员面积广阔,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原有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教职工编制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确需通过优化学校布局结构、统筹调配编制资源,才能有效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是聚焦“国省标准”,统筹调整县区总量。建立跨区域、跨层级动态调整常态机制,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中,研究形成基本编制+附加编制+调剂编制”的测算办法,以县区中小学在校学生为基数,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高中、初中、小学师生比标准核定基本编制,省上确定的农村教学点、寄宿制、特殊教育3项附加指标标准核定附加编制的基础上,立足广元山区教育发展实际,对农村学校实行“师生比+班师比”,并适当提高保障范围,综合考虑近3年县区学生流向、学科年龄结构以及编制调整后部分县区超编较重在编教师存在逐步消化等情况,统筹对县区总量进行调整,确保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备全面达标。

二是聚焦“城乡差异”,统筹保障个性需求。针对全市七个县区中有六个县区的生源向主城区集聚,乡镇小规模学校较多且难以继续撤并等情况,仅仅依据在校学生数进行编制调整,将会出现农村学校不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要,城区学校面临今年达标明年“无编可用”的矛盾,对此,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中,重点对200人以下的乡镇小规模学校进行适当倾斜,在按师生比核定基本编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班师比(小学1:1.8、初中1:2.7)补齐所需师资缺口共向县区倾斜中小学教职工编制1000余名,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所需力量遵循“编随生走”原则,综合考虑主城区新改扩建学校、“双规双减”民转公等政策因素,累计给市直学校和主城区增加编制“提前量”300余名,有效解决了主城区生源增加学校编制需求。

三是聚焦“布局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益。按照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加大农村小规模学校及村小教学点整合撤并力度,累计撤并村小教学点188个、乡镇小规模学校21所,集中精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1076名,根据生源流向统筹调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中心城镇等生源增加学校,极大提升了编制的集约效益优化整合主城区教育资源,按照市区同城运行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将市属小学、公办幼儿园等承担基础教育的学校成建制划转给利州区管理,并依据基础教育资源整合情况跨层级调整编制200余名,有效缓解了主城区大班额及入学难等问题。

二、实施“三项工程”,推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挖潜增效

妥善处理严控编制总量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坚持创新管理、丰富供给,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创新配置,持续释放编制潜力。

一是实施“教育集团”工程,推动教育机构集成化。在利州区试点推进“校联体”建设,以东城实验、大东英才、万达中学等7所城区优质教育学校为龙头,与区内16个乡村薄弱学校组建7个教育集团,建立联合办学机制,以集团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总数,集团内根据学生人数、学科配备、教师队伍等情况动态调整人员编制。累计下派挂职副校长10名、下派骨干科任教师200余人次,有效发挥了集团龙头学校教育带动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流动。

二是实施“小微联盟”工程,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针对农村学校“学生少、教师少但班级设置全”的现状,积极探索学生在100人以下的学校,按区域组建“小微联盟”,实行“组团发展”。根据学生规模、学科设置等因素动态调整各联盟学校人员编制,对联盟内学校富裕的学科教师,鼓励连人带编统筹交流到学科紧缺的学校任课、兼课或学区内走教,推动教师编制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实施“人才集聚”工程,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在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内,探索建立教育人才“编制周转池”,各县区按1%的比例预留教育人才特殊岗位所需编制,专项用于学校引进紧缺急需学科高层次人才推行“岗编适度分离”用人机制,采取“县管校聘”模式,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用于边远乡村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按需配菜”“流动教学”,实现教师配置由学校人系统人转变,有效解决了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边远学校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做到“三个坚持”,提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水平

严格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管理,结合深化事业单位、行业体制改革,强化部门联动,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科学管理、高效使用。

一是坚持以计划用编为手段,解决结构性缺编。建立空编使用年度审核制度,在数额上重点保障中小学校编制使用,并根据学校年度招聘的特点提前下达年度用编计划。在统筹加大教师队伍调配力度的基础上,对年龄结构老化的学校允许将下一年度自然减员人数纳入空缺编制计算并下达使用计划提前启动教师招录程序;对学科结构不合理的学校,在下达教师空编使用计划中,有针对性地对招录教师专业进行审核;对因动态调整暂时超编较多的县区,允许按照不超过上年度自然减员的50%补充所需专任教师,有效缓解学校结构性缺编形成的编制需求。

二是坚持以部门联动为抓手,提升编制使用效益。强化编制、财政、人社、教育等部门协调配合,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形成编制部门统筹核定编制总量、人社部门核定岗位总额、教育部门均衡配置师资,财政部门据实经费保障的协作机制。全面建立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紧缺学科教师学区内走教、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和职称评聘等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提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效益。

三是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实现编制互补。结合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行业体制改革等,对规模较小、职能弱化以及职责相同相近事业单位进行优化整合,精简收回的事业编制,统筹用于充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定期对市、县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近年来,先后清理收回非教学单位使用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89名、促使中小学教师归位258人;持续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针对学校实训技能课程,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逐步压缩学校社会实践课程、教辅及后勤等非教学人员比例,腾出来的编制重点用于补充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

主办单位:中共广元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地址:四川省广元市人民路北段12号 邮政编码:628000 电话:0839-3301831

蜀ICP备2021011610号-1 川公网备案号:51080002000218

回到
顶部